close

此一時,彼一時,換位子就換腦袋的人真不在少數,位高權重者失言失態,在台灣真是越來越常見

 

DSC00004.JPG 

以下文轉自普羅米修斯----此一時,彼一時

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

在中國哲學史中,我最不喜歡的思想家應該是孟子。不喜歡這位老先生的原因當然很多,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,我認為他是個沒有原則的人,而又相當自以為是,一點都不謙虛。而且,我從高中念中國文化教材的時候,就非常討厭這位老先生,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。

我們先來看看這段話:在孟子﹤公孫丑下﹥有言:「孟子去齊。充虞路問曰:『夫子若有不豫色然。前日虞聞諸夫子曰:君子不怨天,不尤人。』;曰:『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由周而來,七百有餘歲矣。以其數則過矣,以其時考之則可矣。夫天,未欲平治天下也;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吾何為不豫哉?』

這段話看起來非常嚴肅,但意思大概是說:「孟子離開齊國的時候,學生充虞路問他:『老師,您看起來心情不好。可是前幾天我才聽您講,君子要做到不怨天尤人,您這樣是不是有點矛盾?』孟子說:『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就會出現一名聖人,從周朝以來,已經有七百多年。從數字上來看,新的聖人早就該出現了。我想,老天爺應該還不想讓天下安定,因為如果要讓天下安定,現在這個時候,除了我還有誰呢?我幹嘛不開心啊~』

在孟子的言談裡,其實透出濃濃的不滿情緒。他認為,自己明明是這麼了不起的人,五百年會出現一個聖人,時間也差不多要到了,怎麼會到現在為止他還沒出頭天呢?如果老天真的想要天下安定,他怎麼會還沒成為名滿天下的人呢?算了~一定是老天爺還想繼續折磨老百姓,那他也沒話說。所以,平常君子是不該怨天尤人的,但是「彼一時」也;這時候他之所以不高興,是為了天下百姓不高興,這是「此一時」也。

這麼酸溜溜的語氣,一副自大、懷才不遇又憤世嫉俗的書生樣,這是在這篇對話中給人的印象。

後來,有個學生又問他另一個問題,同樣是在﹤公孫丑下﹥篇出現。這篇對話的背景是,孟子與學生到處兜售所謂的治國之道,但是總不被當道接受,因此生活經常相當窮困。正當他在齊國的時候,齊王送給他單位一百(不知道是一百斤還是一百兩)的黃金,他拒絕接受;後來到了宋國,七十收下了,到了薛國,五十也收下了。原文是這樣的:

陳臻問曰:「前日於齊,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;於宋,餽七十鎰而受;於薛,餽五十鎰而受。前日之不受是,則今日之受非也;今日之受是,則前日之不受非也。夫子必居一於此矣。」;孟子曰:「皆是也。皆適於義也。當在宋也,予將有遠行。行者必以贐,辭曰:『餽贐。』予何為不受?當在薛也,予有戒心。辭曰:『聞戒。』故為兵餽之,予何為不受?若於齊,則未有處也。無處而餽之,是貨之也。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?」

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,陳臻問老師,「前兩天在齊國,國王送你一百(兩?)黃金你不收,在宋國,七十兩你卻收了,在薛國,五十兩你也收。如果之前不應該收,現在收就不對;如果現在收是對的,之前收就不對。到底哪一種情況是對的?」;孟子回答說:「都對,也都合乎道義。在宋國的時候,我們要遠行,所以收錢是應該的,符合古書的道理。在薛國,有人對我們有敵意,收下來可以鬆懈敵人的戒心,也符合古書的道理。但是在齊國,沒有任何理由,沒有理由收下人家的錢,就是交易。哪有君子可以交易的?」

這段話,蠻符合現代政治人物的立場,總之,要收錢,總會有理由。那時候是那時候,這時候又是這時候。想收,就會有藉口,不想收,也都會有理由。

這時候我就想起兩位商人在昨天不約而同說出來的話。首先是蔡宏圖先生,他在捐贈台大鉅款時,提到大學新鮮人薪水極低的問題,他說:「薪水固然很重要,但不代表全部」。「年輕人應先評估這份工作是否在自己職涯規劃起步上很重要,如果是,沒有薪水也應該要做」。另外一位是楊基寬先生,他在畢業典禮上告訴畢業生,「延畢是一種懦夫的行為。」看完這兩位企業家的言論以後,有一種百感交集的感覺。但是如果要將百感交集化為一種感覺,文言文是:「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。」;白話文則是:「換了屁股,就換了腦袋。」

理論上,蔡宏圖先生應該沒有「真正」體會過身上只剩下一百元的感覺。我是說,蔡家的家教嚴謹,應該不可能讓他們從小就可以不勞而獲,但是沒錢的感覺,肯定不會發生在蔡先生的身上。蔡先生即便從小從基層幹起,但無論如何父親總是大老闆,將來當上企業重要領導人這件事,是可以預期的。所以,「沒有薪水當然也要做。」;反正現在沒有薪水,將來也一定是董事長,有什麼好擔心的。最重要的是,蔡先生沒有薪水,最多只是沒錢帶女友去高級餐廳,回家還是會有一口飯吃,出門還是有錢能搭公車,家裡也沒有父母需要他養。所以,當然可以沒有薪水過日子,只為了心中那塊理想,或者,那個老爸已經為他鋪設好的未來。

然而,一般市井小民,或者是剛畢業的大學生,恐怕不是如此。沒有薪水也要幹,這種話會讓人很辛酸,因為資本家往往就是用這句話來剝削勞工。蔡先生的意思,或許是說,老闆給你學習的機會,這已經很不錯了。然而,難道員工都沒有付出、老闆都不需要儲備人力資源嗎?員工貢獻少,薪水或許可以低。然而,不給薪水,難道要員工去喝西北風?對啦~我們應該很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,多學點東西,甚至可以因為如此而不領薪水。然而,果真如此,這位「為了理想奮鬥」的年輕人電話費帳單、房租、水電費、到公司的通勤費、維持自己活下去的便當錢等等,誰要付?

大老闆的雲淡風清,可是小員工的雷電交加啊~

另外一位楊基寬先生,就更令我覺得「敬佩萬分」,因為「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」。

我們來看看104人力銀行為楊基寬先生準備的新聞報導裡怎麼說:

「八十二年五月一日,楊基寬看似瀟灑地辭職,對太太顧蘊祥來說,卻是長達二年折磨的開始。
  回到家,楊基寬向顧蘊祥說:「對不起,我明天開始不去上班了。」新的工作在哪裡?這時,楊基寬一點概念也沒有。
  在三十六歲成了中年失業男人,當時楊基寬沒有工作、沒有任何收入、沒有多少存款,對未來也沒有明確計畫。每個月要繳二萬四千元的房屋貸款,和一家三口每天的開銷,馬上落在當時在崇光女中教英文的顧蘊祥身上。那一年,獨生女開始讀小學一年級。
  失業在家,楊基寬不想再找工作,反而天天窩在家裡,想要改走寫作路線。他把過去的管理經驗寫成文章,投遍各報章雜誌,心想,也許還可以轉型做企管顧問,似乎也不錯。顧蘊祥這時也不知道丈夫到底有什麼打算,只知道他每天不是關在家裡寫稿,就是跑圖書館找資料。楊基寬投出去的稿子,一篇一篇石沈大 海,直到半個月後,文章終於出現在經濟日報上。看到丈夫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,顧蘊祥興奮得像當年收到楊基寬的情書一樣。後來楊基寬的文章陸續被採用,顧蘊祥也像蒐集楊基寬 的情書一樣,一篇篇按照日期小心翼翼的蒐集起來。
  雖然文章受到肯定,夫妻倆後來還是發現,光是投稿,根本不可能有理想的收入,同時,楊基寬在寫作上也漸漸碰到瓶頸,每天絞盡腦汁,卻愈來愈難寫出滿意的文章。「那時寫稿的基本目的,是想證明給以前的同事看,我有這個能力!」但楊基寬後來才發現,把能力證明給他們看,又能怎樣?這畢竟不是一條能養家活口的路。可是楊基寬不甘願回頭成為上班族,他心中還有一個聲音,告訴自己,要闖出一條自己的路。但方向在哪裡?楊基寬還是不清楚。
  顧蘊祥任職的崇光女中,離楊基寬的家不遠,顧蘊祥在中午休息時,總會帶兩個便當回家來,夫妻倆共進午餐。起初兩人吃飯時還會輕輕鬆鬆地聊天,但日子一久,無言的壓力卻愈來愈沈重。
  楊基寬暫時不知要做什麼,卻又不願意放棄,在家裡窩久了,卻還不清楚下一步怎麼走,顧蘊祥雖然從來沒說過一句埋怨的話,楊基寬卻從她不安的眼神中感到無比的壓力。
  成為「無薪居家男人」後,楊基寬的生活失去主軸。有時不知要做什麼,早上開始就在家裡東摸摸西摸摸,直到中午聽到太太回家,拿鑰匙開門的聲音,才趕快跳進書房,假裝正在努力工作。
  不敢面對顧蘊祥,楊基寬也開始在中午故意跑出去,藉故要去辦事,其實是開著車到木柵貓空山區去閒晃,暫時逃開。「真的想大喊大叫!」楊基寬知道自己有一個方向,但是卻說不上來,也無法向家人說可以成功。顧蘊祥也一向不太敢問楊基寬究竟打算怎麼辦,只敢有時故做輕鬆地問:「最近有什麼進度嗎?」 楊基寬的標準答案則是:「有啦,但可不可以先不要講?」楊基寬的個性是:「你如果知道下一步怎麼做,你也不需要跟她講。」
  楊基寬失業後,也不敢再面對岳父母,因為他知道岳父母必然不會諒解女兒竟然嫁給一個失業在家,又不願再找個工作的男人。逢年過節,楊基寬不好意思到岳父母中作客,家族聚會更是能躲就躲。」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104.com.tw/cfdocs/2000/pressroom/message900606.htm

引用到這裡就好。根據楊基寬先生的說法,他失業了兩年,接著花了八年時間,創辦名聞業界的104人力銀行。然而,他在失業期間的心態是什麼,容我引用這篇文章的文字:
「失業在家,楊基寬不想再找工作,反而天天窩在家裡,想要改走寫作路線。」
「他心中還有一個聲音,告訴自己,要闖出一條自己的路。但方向在哪裡?楊基寬還是不清楚。」
「楊基寬暫時不知要做什麼,卻又不願意放棄,在家裡窩久了,卻還不清楚下一步怎麼走。」
「成為『無薪居家男人』後,楊基寬的生活失去主軸。有時不知要做什麼,早上開始就在家裡東摸摸西摸摸,直到中午聽到太太回家,拿鑰匙開門的聲音,才趕快跳進書房,假裝正在努力工作。」
「不敢面對顧蘊祥,楊基寬也開始在中午故意跑出去,藉故要去辦事,其實是開著車到木柵貓空山區去閒晃,暫時逃開。」

從文章中,我們不難發現,楊基寬先生曾經也經歷過一段慘澹的日子。在那段時間中,他選擇以逃避的方式處理問題,生活失去主軸,也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在哪裡。那時候,他已經是當過精元電腦行銷副總經理的高階主管,只因為轉換人生不同的跑道,所以也陷入方向不明的窘境。

如果,一個經歷豐富的高階主管都會如此,那麼,憑什麼告訴大學生,「延畢就是一種懦夫的行為?」

常看我的部落格文章的朋友,可能也都知道,本部落格屬於勵志走向類,經常鼓勵同學要往前看、向前走。然而,我也很清楚,每個人的秉性不同。我固然可以想辦法在三十五歲當下,拿到我該拿到的學位或經歷,但是我也不認為,每個人都應該過跟我一樣的生活。更何況,也不是每個人都想跟我過一樣的生活。所以,如果同學想要過輕鬆自在的日子,那也是好事(其實我也很想到綠島釣一年的魚啊~),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那都很好。即使「現在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拉長來看,只要「這輩子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那也是好事。

蔡先生並沒有經歷過口袋裡只剩一百元,卻還得付房租、生活費的例子,所以講出「何不食肉糜」的評論,這不能怪他。然而,楊先生自己明明也曾經度過不知所措、徬徨矛盾、逃避現實的生活,卻告訴大學生,延畢是種懦夫的行為,實在不知道要從何說起。

或許,我只能以孟子的話評斷某些人;「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」;或者直接說:「換了屁股,就換了腦袋」,會比較貼切。

即便是為了企業說項,也別忘記自己曾經困頓的時候,這才是企業家與商人的不同之處哪~

 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trackback.php?blog_id=chetbaker&article_id=1818425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tter1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